國姓糯米橋休區里山摺頁

圖片右上角可以切換日間/夜間,右下角可以放大/縮小與全螢幕。點擊摺頁中的物種還可以看到他們的短文介紹喔!

南投縣國姓鄉糯米橋休閒農業園區位在海拔約300–600m的丘陵中,北港溪蜿蜒其間。園區栽植咖啡、果樹、檳榔等各種作物,及零星散布的水田,形成聚落、農地、溪流與低海拔森林鑲嵌的地景。

這樣複合式的地景,正是臺灣許多鄉鎮常民賴以維生的環境,依循在地的氣候、水文、地質等自然條件,發展出適合的農業生產,進而衍生出各地特有的生活與文化。生態、生產、生活層疊架構出臺灣鄉村的風情面貌。近年農業部積極推動「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」,期待以聯合國「里山倡議」的精神,結合民間力量促進農、林、漁、牧生產地景和海景的保全活用,並以河川系統貫串不同海拔的森林生態系,在「森、川、里、海」間形成緊密的綠色保育網絡。

「里山」(Satoyama)一詞源自日本,是指住家、村落、耕地、池塘、溪流與山丘等混合地景,人類與萬物共享這些空間,強調在地居民應合理運用自然資源,獲得所需的糧食、水源與生活物資,同時涵養在地文化,增加在地的生物多樣性,達到經濟、社會和環境的永續利用。

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與糯米橋休閒農業園區合作,推動國姓鄉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,進行生態資源調查,記錄、認識共存於這片山水間的動植物,同時推動友善耕作以保護「原始住民」,實現共存、共享、共榮的「萬物一家」願景。

放眼望去,這是野生動物主要棲息活動的淺山。日間,左方潮溼的溪谷森林中,食蟹獴專心翻找魚、蟹,翠鳥及鉛色水鶇在小溪澗覓食;鮮豔多彩的鳳蝶與粉蝶群聚溪邊汲取水分與礦物質;蜻蜓與豆娘時而停棲、時而低空飛巡追逐。右方蒼翠的森林間,山羌漫步林道邊緣嚼食植物嫩葉,一旁臺灣竹雞低頭悠閒覓食;五色鳥及白環鸚嘴鵯也在樹林間鑽進飛出,驚動了樹上曬太陽的攀木蜥蜴,不遠處正是虎視眈眈的鳳頭蒼鷹。

再遠方的水稻田,麻雀與珠頸斑鳩啄食散落在田邊的草籽;田邊防風的香蕉與竹林,是人與野生動物都愛的美味,山豬探出頭,覬覦著田裡的作物與滾個舒服的泥巴浴。 更遠處,是綿延一片由村落、咖啡園、果園、淺山森林鑲嵌的山丘,北港溪蜿蜒其間。大冠鷲乘著氣流盤旋而上,俯視著人與生物和諧共存的美好大地。

夜幕低垂,天空飛翔的鳥兒一一歸巢,夜空中只剩下夜鷹孤獨的鳴響。當白晝的生物開始慢慢沈寂,卻有一大批蠢蠢欲動的蛙蛇、鳥類及哺乳動物,正熱鬧上演一場更多采多姿的生態劇碼。

小溪澗、水田邊,是青蛙求偶的戰場,各種鳴叫聲此起彼落,牠們以各種昆蟲為食,間接幫助農人抑制作物害蟲;被青蛙吸引而來的,是行動無聲息的蛇類,牠們也捕食小型鼠類,如同田間作物的守衛,防止鼠輩橫行。森林中,鼬獾依賴良好的嗅覺翻扒出土壤裡、石縫中及落葉堆下的各類美食;倒木錯落的緩坡上,偶而有以螞蟻及白蟻為食的穿山甲棲息;高大的幹花榕結實纍纍,是白鼻心大快朵頤的餐廳。遠方樹林裡,傳來"霧~"及"噓~噓~"哨音聲,那是夜間猛禽領角鴞及黃嘴角鴞盪氣迴腸的合唱。 多樣的生物架構出繁雜的食物網,彼此相關,緊密影響。在地居民也直接或間接享有生態系統的服務。